全世界每年有超過500億只廢塑料袋四處流散,其中只有3%被回收。僅北京市每年消耗塑料袋近100億只,上海則每年使用塑料袋24萬t。近年來,我國每年產生上千萬噸的廢舊聚乙烯塑料,其主要分布在:(1)各大城市的垃圾填埋場;(2)城鄉廢品收購站;(3)田間地頭;(4)大部分廠礦企業的產品包裝廢棄內袋。隨著經濟和工農業的發展,廢1日聚乙烯產出量以9.6%以上的速度遞增。如何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充分利用這一放錯地方的資源,并節約政府在治理這一白色污染中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資源的消耗,便成了當務之急。
廢聚乙烯塑料膜處理與再生利用現狀:
目前,國內外比較成熟的技術是把污染少的聚乙烯塑料膜、塑料袋清洗粉碎后第一次熔融造粒,然后再經過第二次熔融成膜再生利用。世界發達國家對廢舊塑料膜的處理方法大體為:回收加工造粒后,再添加大量的新料二次熔融制膜;焚燒發電;填埋等幾種方式。再生利用的主要設備為破碎機、洗滌和脫水分離裝置、擠出造粒機等[1]。我國對廢舊塑料膜的處理方法主要是焚燒和填埋,在回收利用廢塑料膜方面起步較晚,技術尚不完善,現有的薄膜回收生產線,通常采用人工挑選分類一粉碎一清洗一干燥一捏合一塑化一造粒的工序,所用設備有粉碎機、輸送機、清洗機、干燥機、捏合機、擠出機、造粒機等,存在著浪費資源、能源、污染環境、經濟效益低下等問題。焚燒法處理對焚燒爐要求較高,而且廢塑料膜在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對大氣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填埋法存在占用空間大、難以降解、污染土地和水資源等缺點[1];現有的回收造粒再利用技術,以90%的新聚乙烯為原料,只能添加10%的少量廢料,且必須經過二次熔融才能制成產品。而通過二次熔融后分子結構鏈縮短,強度和拉力等性能大幅度降低,生產出的塑料膜產品質量指標大幅下降,達不到使用要求,并且費用大、成本高、附加值低、利潤低,回收利用價值不大,存在不易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問題。因此,綜合利用廢舊塑料膜,防治白色污染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的熱點。
廢聚乙烯塑料膜一次熔融直接制膜工藝
技術原理
將廢塑料膜經預處理,除去有機雜質,粉碎水洗后成為平均片徑不大于8 mm的廢膜片,經甩干后加入A,B,C,D 4種添加劑(交聯劑、偶聯劑、成核劑和自制催化劑),以改善物料在吹塑機中的理化性能與狀態,借助具有“一松一緊”螺紋結構的螺桿(松緊螺桿)擠壓成形,使廢膜片一次熔融成型,產品性能指標大幅度提高。
工藝技術方案包括:廢膜料預處理、粗粉碎水洗、細粉碎水洗、甩干、投放添加劑、攪拌、烘干、進料擠壓、熔融、吹塑成型、制膜產品等工序。添加劑與廢膜料的質量配比為0.5‰~1.2‰:998.8‰~999.5‰,添加劑由碳酸氫鈉、粉狀低壓聚乙烯、粉狀聚丙烯和復合助劑按下列的質量配比構成:碳酸氫鈉:粉狀低壓聚乙烯:粉狀聚丙烯:復合助劑=0.8-1.2:1.0-1.4:0.8-1.2:2.7-3.3,其中復合助劑由交聯劑、偶聯劑、成核劑、開口劑按下列質量配比構成:交聯劑:偶聯劑:成核劑:開口劑=11±10%:7±10%:3±10%:6±10%,塑料成膜采用配置有專用松緊螺桿的成膜擠出機。